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2025年1月15日,护理学院“探寻侨乡非遗文化,品味海丝古韵”实践队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、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“追寻领袖足迹,体悟优秀传统文化”实践活动,深入体验侨乡泉州厚重的历史文化,感受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。
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,是一部活生生的泉州海洋史,展示了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港口如何推动造船航海、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,见证了泉州在手工业、贸易、经济科技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辉煌成就。2000年8月,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作出批示:“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,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,有特色,有意义,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。”2001年2月,习近平来到海交馆考察,他感叹说:“像这种有特色、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大力支持。”2002年,习近平再赴泉州调研,要求抓紧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。二十余年来,这里正绽放新的光彩,成为海洋文化的一张名片。
随后,实践队来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。馆内按照“物华之美,民间瑰宝”、“民俗之风,浓情闽南”、“泉腔之韵,晋唐遗响”、“天工之巧,匠心营造”四个主题为区域划分,丰富多样的展品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,全方位展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风貌。实践队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关于传统技艺到民俗文化,从口头传说到表演艺术等讲解,并纷纷感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经过本次的社会实践,实践队成员领略到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见证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高度发达。并表示,保护历史文化遗产,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。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、增强文化认同,担当使命、奋发有为,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,以时代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。
撰稿人:宋志华 郑雅婷